Charles 詹浚昇

樂生議題-蘋果日報讀者投書傳真稿〈未被採用〉 2007-03-25

紀念我在樂生的日子

每當同學聚會時,大家總會互相提醒,有空去看看伯父母吧!只是,原本最常去的我,也已有兩年未曾踏進那個小社區。只因為有一群人煽動伯父母走上街頭,我該如何告訴他們,我不能認同他們的行動呢?

輔仁大學醒新社樂生痲瘋病療養院服務隊,成立於民國六十二年,可能是最早跨越石碳酸的鴻溝,入院關懷的團體。我們不稱他們為院民,而是親暱地稱為伯父、伯母,即使時至今日,他們的年紀足可當我們的爺爺奶奶。


我在八四年加入這個大家庭,經由學長姐的傳承,輕易取的彼此的互信,每個星期天的服務,就像是與自家長輩閒聊一般。我們儼然是伯父母的代言人,許多團體想 瞭解這個天地,主動要求我們牽線。在學期間,我曾協助三部短片採訪,包括慈濟大愛、台視為善常樂;以及靜修女中在內多所學生社團的服務體驗。

我曾懷疑過『聊天』怎麼會是服務?直到八四年暑假,時任靜宜大學校長的李家同教授來本社演講,告訴我們:給他們需要的、長期密切的建立情感,是服務的兩大基石。當場令我茅塞頓開。

八四年學長提出正視伯父母的『老化問題』,請社工系老師開老人講座的教育訓練;八五年我更提出『死亡問題』,強化隊員心理強度;同時宣示我們是老人服務團體,無須再熟讀痲瘋病知識。

年初有人要推動『漢生病補償條例』,依個人淺見,簡直是莫名其妙。『痲瘋病』,學名『韓森氏病』,法律上是稱為『癩病』的法定傳染病,十年前曾有除污名計畫,欲改名『麻風病』。漢生病是日本用語,國內根本不曾用過這名詞。

暫且不談因無知而對病患造成的歧視與傷害,在五十年前的醫學上,麻風病是成因不明的不治之症。因為極有可能是傳染病,所以將染病者強制隔離是合理的;因為不知如何醫治,所以任其自生自滅是可瞭解的。

因此我認為日本政府制訂『漢生病補償條例』,是出自於人道關懷、或是安置的環境惡劣,而非將病患強制隔離的政策有誤。台灣的麻風病患的確曾飽受歧視,八里樂山園還殘留關過麻風病患的痕跡。

但近幾十年提供給伯父母的環境,雖不盡如人意,對照其他弱勢團體,卻稱不上差。有極大的活動空間、居住遷徙自由、提供適度醫療、每月有殘障津貼。如果樂生院確有保存之文化價值,當然是不拆為宜。但如果抗爭原因是伯父母不想在晚年搬家,這就有爭議了。

其實大部分的伯父母內心都很平靜,只要遷居環境還可以,願意配合政策搬家。僅有少數伯父母被近幾年冒出的社運團體煽動,走上街頭做激烈抗爭。看著電視螢幕,我最擔心的是,他們纖弱的身體是否負荷的了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