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來又想試試看,希望讓沒上過課的朋友,也能試著理解。因此中間補了兩篇,這是原本的第二篇。
請務必先看第一篇的後面:經濟學筆記 01:五分鐘建立經濟學的入門概念
接下來,上吧!
一般的課本,都認為你該自己搞懂,這圖是怎麼畫出來的,少有人解釋得這麼仔細啊.....
先確認用圖形解釋經濟學的原則:
1. 畫出圖形
2. 找到均衡點
3. P、Q 出現
4. 因素介入
5. P、Q 改變
6. Social Welfare 改變
7. 所得重分配結果
Step 1:大國模型 - 建立
沒有國際貿易,或者是說,進口國並沒有與國際市場接軌。
以台灣來說,稻米市場是最符合這個模型、卻也是最敏感的。
進口國、出口國,有各自的均衡,尤其是進口國的國內市場,生產者決策只取決於國內市場價格。
國際市場的超額需求曲線 = 進口國的需求 - 供給,也就是 EDa = Da - Sa。
當 Da = Sa 時,即進口國的均衡價格 Pa,就是國際市場的 EDa 與 P 軸的交點。
國際市場的超額供給曲線 = 出口國的供給 - 需求,也就是 ESb = Sb - Db。
當 Sb = Db 時,即出口國的均衡價格 Pb,就是國際市場的 ESb 與 P 軸的交點。
對初學者來說,看到這個圖就算你賺到了。我來分享一下,如何根據定義,精準畫出這個模型。
首先,畫出相鄰的三個座標,分別標上 P、Q、0,當然也是精簡到只畫第一象限。
Step 2:大國模型 - 開放國際市場
假設完全開放國際市場,並且不考慮運費、管銷的問題,貨物可完全自由流通。
在國際市場上,定義出超額供給曲線與超額需求曲線,不要再問我曲線為何是直的。國際市場的超額需求曲線 = 進口國的需求 - 供給,也就是 EDa = Da - Sa。
當 Da = Sa 時,即進口國的均衡價格 Pa,就是國際市場的 EDa 與 P 軸的交點。
國際市場的超額供給曲線 = 出口國的供給 - 需求,也就是 ESb = Sb - Db。
當 Sb = Db 時,即出口國的均衡價格 Pb,就是國際市場的 ESb 與 P 軸的交點。
對初學者來說,看到這個圖就算你賺到了。我來分享一下,如何根據定義,精準畫出這個模型。
首先,畫出相鄰的三個座標,分別標上 P、Q、0,當然也是精簡到只畫第一象限。
第二,根據定義,上圖的三個紅色線段,是等長、且共線的。
拿根尺擺上去,在三個座標差不多的位置,點出等長的線段。
第三,進口國在線段的上面,點出均衡點,就能畫出 Da、Sa 曲線。
同理,在出口國的線段下面,點出均衡點,就能畫出 Db、Sb 曲線。
最後,把 Pa、Pb 延伸到國際座標,就能畫出 ESb、EDa,完成!
Step 3:大國模型 - 重新均衡
從國際市場找到均衡點 Pw、Qw,國際價格 = 國內價格 Pw = Pa’ = Pb’。
此時,進口國的銷售數量為 Qa’,出口國的生產數量為 Qb’。
拿根尺擺上去,在三個座標差不多的位置,點出等長的線段。
第三,進口國在線段的上面,點出均衡點,就能畫出 Da、Sa 曲線。
同理,在出口國的線段下面,點出均衡點,就能畫出 Db、Sb 曲線。
最後,把 Pa、Pb 延伸到國際座標,就能畫出 ESb、EDa,完成!
Step 3:大國模型 - 重新均衡
從國際市場找到均衡點 Pw、Qw,國際價格 = 國內價格 Pw = Pa’ = Pb’。
此時,進口國的銷售數量為 Qa’,出口國的生產數量為 Qb’。
Step 4:大國模型 - 數量與價格的改變
此時進口國銷售 Qa’、出口國生產 Qb’
此時進口國生產 Qa”、出口國銷售 Qb”
Qw = Qa’ - Qa” = Qb’ - Qb”
出口國出口 Qw 的商品到進口國
這時候,我們就能理解,為何要叫「超額」供給與「超額」需求。
當價格是根據國際市場價格時,進口國的消費需求會增加,相對生產意願是降低的,因此有了「超額」的需求。
超額供給就不多說了吧!當然,也是假設生產與消費的決策都是理性的,並且沒有其他變數。
此時進口國銷售 Qa’、出口國生產 Qb’
此時進口國生產 Qa”、出口國銷售 Qb”
Qw = Qa’ - Qa” = Qb’ - Qb”
出口國出口 Qw 的商品到進口國
這時候,我們就能理解,為何要叫「超額」供給與「超額」需求。
當價格是根據國際市場價格時,進口國的消費需求會增加,相對生產意願是降低的,因此有了「超額」的需求。
超額供給就不多說了吧!當然,也是假設生產與消費的決策都是理性的,並且沒有其他變數。
進口國 P、Q 的改變
價格從 Pa 降低至 Pa’,消費數量從 Qa 成長至 Qa’,生產數量從 Qa 減產至 Qa”。
因此進口商的空間,從 0 成長至 Qa’-Qa”,數量等於 Qw。
出口國 P、Q 的改變
價格從 Pb 提升至 Pa’,消費數量從 Qb 減少至 Qb",生產數量從 Qb 增產至 Qb'。
因此開始能出口,從 0 成長至 Qb’-Qb”,數量等於 Qw。
這時候就能來稍微討論分配問題了,一旦全面開放國際貿易,確實是對商人比較有利,生產者增加的獲利相對較少。
因此在面臨國際競爭時,我們會希望農民也要俱備商人的觀念,甚至自己當商人。
對消費者是不是一定比較有利呢?非也。
對進口國的消費者來說,價格是變得比較便宜;但對出口國的消費者來看,價格可是漲上去了。
因此又回到了很模糊的說法:「開放是趨勢,但一定要配套、甚至在短期內要適當救濟。」
畢竟不能像非洲草原一樣,競爭不過的,就放給他自然淘汰。
扯到這裡,又想亂入一下經濟學中,「長期」與「短期」的概念。
口語上,或者是之前接觸過的學科,「長期」、「短期」是 long term、short term,基本上都有大概的「時間」可以參考。
同樣是翻譯做「長期」、「短期」,經濟學是 long run、short run,比較有「回合」的味道。
用白話來解釋長期、短期:
短期就是什麼條件都不會有變化,你只能在當下做最好的利用,例如短期間內要考慮現有的人力素質。
長期來看,沒什麼不能適應、調整的,人力素質可以調整、良田可以變工業區、工業區可以改成良田、要蓋成住宅區也行。
但是很抱歉,在現實社會中,這很難實現,或者是會犧牲掉一兩個世代的人。
更不用說,土地、資材、人力,絕對不是如經濟學模型般,可以輕易轉移到更好的利用。
對官員來說,這可能只是數字;對於面對衝擊的人來說,這可是性命交關的問題。
只跟你談數字的官員、只告訴你「大我」願景的官員,通常不值得信賴。
是的,我指的是:WTO、土地政策、糧食安全、產業規劃、教改。
下一篇,再來談社會福利,經濟學上定義的社會福利,在大國模型中的改變。
沒有下一篇嗎?
回覆刪除